虎科技
业界资讯 手机产品 数码产品 移动互联 软件产品 智能汽车 生活家电 关于我们

睿尔曼郑随兵:人形机器人进工厂热潮,是否偏离了正确发展方向?

2024-12-19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人形机器人领域在2024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资本与人才如潮水般涌入,然而,尽管市场炒作得沸沸扬扬,却至今未有整机制造商宣布实现批量生产,商业化进程显得步履维艰。业内专家指出,国内虽有80余家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但在商业化层面几乎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与整机制造商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这些制造商提供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商们却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电机、机械臂及灵巧手等核心部件制造商成为了具身智能浪潮中的首批受益者。其中,机械臂供应商“睿尔曼”凭借其出色的产品,在业内声名鹊起。

在2024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参展的100多家具身机器人公司中,有26家采用了睿尔曼的机械臂产品。据睿尔曼透露,其在国内具身机器人市场的份额具有显著优势,今年在手的订单金额已超过数亿元。

睿尔曼的成功并非偶然,这与其长期坚持的技术路线密不可分。公司创始人郑随兵自2018年创业之初,就定下了“让机器人走进生活”的宏伟目标。在当时,行业主流观点倾向于专用机器人,认为通用即无用,而睿尔曼则选择了风险更高的通用型机械臂研发之路。

面对外界的质疑,郑随兵带领团队埋头苦干,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21年9月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推出了首款轻量机械臂产品。该产品凭借高功率密度、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优势,迅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2023年,AI大模型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具身智能的发展,新老机器人公司纷纷转向通用智能机器人领域,这与睿尔曼的初衷不谋而合。凭借在机械臂操作能力和泛化能力上的长期积累,睿尔曼的产品满足了市场需求,成为了众多人形机器人企业进行规模化训练的首选。

在郑随兵看来,尽管当前人形机器人进入C端家庭市场的步伐相对缓慢,但他坚信,在未来2到3年内,具身机器人将像扫地机器人一样普及到每个家庭。对于具身机器人大规模商业化的瓶颈问题,他认为不在于软件和硬件,而在于企业缺乏应用的勇气,应该像自动驾驶领域那样,通过实际应用积累数据、优化迭代。

郑随兵对于人形机器人进工厂的热潮也表达了不同看法。他认为,中国机器人企业盲目跟风特斯拉并不明智,人形机器人最先落地的场景可能并非汽车制造,而双足形态也并非最佳选择。在郑随兵看来,机器人以底盘形态实现落地应用的可能性更大,且应用场景将拓展至各行各业。

尽管对于机器人进入生活的速度存在不同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通往通用智能机器人的道路上,作为“卖铲人”的睿尔曼将成为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郑随兵表示,公司将持续推动机器人技术的普及,让机器人真正走进千行百业、千家万户。

在谈到首款产品的研发过程时,郑随兵回忆道,从2018年创业到2021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团队经历了近四年的艰难探索。面对市场上对通用机械臂实用性的质疑,团队顶住了压力,坚持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最终成功推出了超轻量仿人机械臂。该产品不仅体积小巧、重量轻,而且功率密度高、输出能力强,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郑随兵表示,睿尔曼在机械臂的泛化能力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AI_Lab团队的深入研究,公司成功将泛化能力分为小脑和大脑两个部分,并在识别、定位和操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睿尔曼的机械臂已经能够无需额外训练即可操作细微物品,如透明的玻璃碎片等。

对于未来,郑随兵充满了信心。他表示,睿尔曼将继续致力于提升机械臂的易用性和泛化能力,推动机器人技术的普及和创新。同时,公司也将积极参与全球通用机器人开源联盟(GPR)的建设和运营工作,通过开源策略降低开发门槛,加速机器人技术的普及和创新。

在谈到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最大障碍时,郑随兵认为,当前最大的挑战在于“使用率”和“规模化部署”。他呼吁更多企业敢于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实际场景中,通过大规模部署和场景训练来推动技术的成熟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