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人技术风起云涌的当下,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先行者优必选,却以一种不同寻常的低调姿态,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之外的存在。尤其是在最近的2025年消费电子展(CES)上,当众多厂商纷纷展示自家的人形机器人产品时,优必选却仅仅展出了一款智能割草机。
这一举动背后,是优必选近年来战略方向的快速调整。自2023年起,优必选将战略重心转向了B端的智能制造场景。优必选首席商务官谭旻表示,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在CES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如今CES上展示的任何人形机器人功能,都没有超越优必选此前所展示的技术水平。
优必选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自上市以来,公司一直面临着外界的诸多争议,除了作为高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的亏损问题,CEO周剑与多位股东终止一致行动方也一度引发市场恐慌,导致股价大幅下跌。然而,随着公司多位高管披露长期锁定股份公告,优必选的股价逐渐回升。
在早期,优必选曾致力于开发面向家庭服务场景的双足机器人,但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焦继超透露,在商业化落地过程中,公司遇到了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硬件成本、重量和结构设计等。家庭场景的复杂性和个性化需求也让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面临巨大挑战。
因此,优必选开始寻求战略转型,将目光投向了工厂。经过一年的努力,优必选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进入汽车工厂实训最多的人形机器人公司,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品牌建立了战略合作。
在与车企的深入合作中,优必选发现,尽管车企的自动化率已经非常高,但在总装线上,物流上下料等环节仍然需要大量人力,这些任务无法由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完成。而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柔性的工作空间、工具使用和工序节拍等。
谭旻表示,虽然家庭服务场景的双足人形机器人是优必选的终局目标,但在遥远的未来到来之前,B端场景是实现商业化更切实的路线。焦继超也补充说,双足是未来趋势,因为人形机器人的使用场景最广泛,但并不意味着双足是唯一解决方案,公司也在研发轮式底盘机器人。
根据优必选最新财报,2024年上半年,AI教育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业务仍是公司营收的主力,但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业务收入和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收入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表明,优必选在B端市场的转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谈到人形机器人如何帮助工厂节省人力成本时,焦继超表示,人形机器人是缓解制造业人力供需缺口的关键一环。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升级,蓝领工人招工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人形机器人则能够填补这一缺口,提升生产效率。
焦继超还介绍了人形机器人在工厂场景中的“双足”必要性。他认为,双足是未来趋势,因为人形机器人的使用场景最广泛。虽然双足机器人占据了一部分成本,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规模的扩大,双足和轮式底盘的成本差异将逐渐缩小。
在谈到大模型应用对机器人研发的影响时,焦继超表示,大模型在决策和规划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优必选持续构建算力数据和技术框架,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高质量标注数据。公司还拥有自己的工厂和仿真平台,能够形成快速的数据循环闭环。
尽管大模型在单一场景中可能不如决策型AI的能力,但焦继超表示,优必选仍然解决了部署的问题。通过采用AI小模型和自研ROSA 2.0底层软件系统,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能够快速适应不同场景,实现快速部署。
在业务构成方面,焦继超透露,去年全年营收占比最高的是智慧物流板块,也是增长最快的板块。目前,公司的人工智能教育、智慧物流、消费者业务等板块的营收比例相对均衡。
对于未来人形机器人业务的发展策略,焦继超表示,公司并非要放弃C端市场,而是一直朝着C端方向发展。他认为,家庭落地场景是人形机器人最具潜力的应用市场,但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公司将继续关注C端市场,并逐步推进商用服务领域的人形机器人研发。
谭旻也补充说,在B端市场,工厂的人形机器人将最快进入量产阶段。此后,商用服务领域的人形机器人也将逐步开始研发并进入到量产交付。而在C端市场,优必选将分两步走:首先是陪伴功能的应用落地,其次是服务功能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