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AI陪伴机器人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多家公司纷纷推出了创新的AI大模型仿生宠物,其中,美国玩具巨头TOMBOT和国内大象机器人展示的仿生拉布拉多犬和仿生熊猫尤为引人注目,而日本公司Yuaki Engineering则推出了一款可便携的小型毛绒陪伴玩具Mirumi。
在这场AI陪伴机器人的盛宴中,一家新兴公司——珞博智能,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理念吸引了业界的关注。珞博智能成立于2024年,专注于AI情感陪伴机器人的研发,致力于将具身智能技术应用于消费级市场。
珞博智能的创始人孙兆治,是一位在汽车与机器人领域深耕多年的连续创业者。他毕业于英国考文垂大学汽车内饰设计专业,并在欧洲参与了多个知名汽车品牌的内饰设计工作。回国后,他先后加入小鹏汽车和滴滴,负责内饰设计和产品定义,见证了智能化技术给汽车行业带来的深刻变革。
2020年,孙兆治加入小鹏旗下的机器人公司鹏行智能,负责机器人全线产品设计及品牌工作。在鹏行期间,他亲历了具身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并意识到大模型带来的交互模态变革将催生出一批新的硬件形态。于是,他萌生了创办珞博智能的想法,致力于打造一款面向C端的、能更快落地的AI情感陪伴机器人。
孙兆治认为,虽然汽车与机器人是两个不同的行业,但它们在产品设计上的复杂度却不相上下。他在汽车行业的经验为他在机器人领域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在鹏行期间,他带领团队参与了多款机器人产品的设计和推演,为珞博智能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珞博智能,孙兆治和他的团队将技术溢出作为产品创新的重要路径。他们意识到,在具身智能技术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一定会产生技术溢出,支持一些新硬件或产品的出现。因此,他们选择聚焦在消费级情感陪伴机器人领域,将本体定义为AI硬件,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种全新的情感交互体验。
孙兆治表示,珞博智能的创业初衷是基于大模型的语言交流与感知交互提升,打造一款能够更快落地的智能硬件。他们团队在产品设计上注重用户需求的挖掘和产品想象力的发挥,致力于将技术价值转化为用户价值,最终形成企业的商业价值。
在技术实现上,珞博智能采用了多模态大模型应用,并自主搭建了记忆系统。他们针对大模型进行了专门的训练,让大模型自主进行编程,控制机器人的行为举止。这种创新的方式使得机器人每次接到指令时都能呈现出不同的反应,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交互体验。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珞博智能团队遇到了不少挑战。其中,延迟和大模型的幻觉问题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为了降低延迟,他们投入了大量技术精力进行优化,力求将延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而对于大模型的幻觉问题,他们则通过提高场景的容错率来应对,确保机器人在情感陪伴场景中能够稳定发挥作用。
孙兆治认为,机器人所能创造的情绪价值并不亚于生产力价值。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消费重心的转移,那些能够满足精神需求、提供情绪滋养的产品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他们选择将机器人定义为专注于提供情绪价值的产品,并希望用户能够与小机器人结交为朋友。
在市场竞争方面,珞博智能凭借在大模型算法和产品设计能力上的优势脱颖而出。他们团队在情感陪伴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数据积累,能够更好地对模型进行调优,让智能体更具人性、更有人情味。他们还注重用户体验的设计和优化,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细腻、真实的情感交互体验。
据悉,珞博智能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发布一款产品。他们已经在做一些用户基础测试,并发现这个市场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大。一旦产品实现商业化落地,他们将获得大量数据来反哺优化模型效果,形成一个用户数据飞轮。
孙兆治表示,虽然机器人赛道在短期内面临不少挑战和难度,但从长期来看,它所具备的价值要远超当下绝大多数人所预想的价值。珞博智能将继续深耕AI情感陪伴机器人领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情感交互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