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科技
业界资讯 手机产品 数码产品 移动互联 软件产品 智能汽车 生活家电 关于我们

对话熊友军:打造机器人行业“OpenAI”,共筑未来智能生活

2024-12-24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在《西部世界》等科幻作品中,人机共存的未来社会激发了无数人的想象。如今,这种想象正在逐步成为现实,机器人正逐步融入人类的生活。熊友军,作为机器人公司优必选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深耕机器人行业已超过二十年,他坚信机器人将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熊友军曾主导开发了多款人形机器人,其中一款名为“Walker”的机器人两度登上央视春晚舞台,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他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划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个阶段,并指出当前技术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要实现通用人工智能,还需攻克诸多技术难题。

2023年,熊友军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他离开了生活多年的深圳,北上北京,成为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的CEO。他表示,这一转变意味着他不仅要攻克关键共性技术,还要带动整个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熊友军指出,尽管国内机器人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相比美国,它们在资金和人才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美国不仅有波士顿动力这样的行业先驱,还有Figure和Digit等新贵,而中国机器人公司则面临资源有限和重复研发的问题。熊友军曾向波士顿动力创始人马克·雷波特询问为何其技术强大却不急于商业化,得到的回答是“I don’t care”,这反映了美国公司对技术领先性和创新性的极致追求。

创新中心在熊友军的带领下,通过一年的研发,成功推出了“天工”通用机器人平台,并打造了三款机器人,实现了机器人在拟人行走、奔跑和具身操作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同时,他们还开发了“开物”多能具身智能体平台,旨在打造一个通用的机器人“大脑”和“小脑”,使同一套技术方案能适用于不同形态的机器人。

熊友军认为,仅仅技术开源并不足以推动行业的显著进步,因此创新中心还积极参与制定机器人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目前,创新中心已参与制定了4项国家标准和3项国际标准,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于人形机器人的未来,熊友军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形机器人将逐渐走向普及,几乎人人都能买得起。但他也担忧价格战的出现,认为这将对行业造成伤害。他强调,创新中心将致力于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机器人产业的未来贡献力量。

在谈到创新中心的职责时,熊友军表示,它不同于一般的商业公司,而是代表国家和整个机器人产业,致力于攻克共性和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创新中心目前主要聚焦于“天工”通用机器人母平台和“开物”多能具身智能体平台的研发,同时负责牵头国家级任务,攻关关键技术,编写国际和国家机器人相关标准,并与场景方合作推动试点机器人应用。团队规模近200人,平均年龄32岁,研发占比高达70%。

熊友军还透露,创新中心正在积极探索新技术,并根据技术的成熟度、应用前景和长期战略进行评估。如果新技术符合方向,创新中心将选择投入研发或与行业伙伴合作推进。同时,他们还通过天工开源项目和具身智能数据集建设为行业提供技术孵化和支持。

在机器人技术路线方面,创新中心目前偏向于纯视觉和仿生的路线,因为仿生成本可靠且产品可控。他们推出的三款“天工”机器人已在拟人行走、奔跑和具身操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优势,并计划未来陆续开源一整套运动控制算法库和“开物”平台,以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资源共享。

对于机器人行业的未来,熊友军表示充满信心。他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降低,人形机器人将逐渐普及到千家万户。同时,他也呼吁资本和公众对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包容,以推动行业的长远发展。

熊友军还分享了中美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差距。他认为,尽管中美在具身智能领域差距不大,但美国在一些底层算法和技术架构上仍具有优势。然而,中国在市场、供应链和快速迭代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他预计,美国推出一款新的大模型后,国内通常能在半年内跟上,差距大约在半年到一年之间。

对于机器人行业的未来发展,熊友军表示,尽管目前仍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形机器人将逐渐走向成熟。他强调,创新中心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为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熊友军的机器人梦想远不止于此。他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本的降低,人形机器人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期待未来能够看到一个人机共融的社会,机器人不仅能够帮助人类解决各种劳动问题,还能成为人类的朋友和伙伴。

在熊友军看来,尽管机器人行业目前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他呼吁整个行业共同努力,推动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为人机共融的未来社会贡献力量。

熊友军的故事和愿景不仅激励了无数机器人从业者,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社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机共融的未来并不遥远。